资讯 · 信息

亿德体育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亿德体育。

医院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要闻  >  正文

一个月内奔波近4000公里 会诊救治近300病例 战疫“大将”王导新

发布时间:2020-02-18阅读量:[]

市公卫中心负压病房,王导新(右一)和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交流。(市公卫中心供图)

战“疫”如战场。

大批医护人员奋勇挺身,与新冠肺炎疫情鏖战。他们中,又有一些“为将者”,身先士卒、连续奋战。今年55岁的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亿德体育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导新,便是其中的一位。

2月16日下午,记者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简称市公卫中心)见到了王导新。当时他正在市公卫中心驻点救治患者。

千里驰援

“我刚被任命为重庆市抗疫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就接到了前往巫山会诊重庆首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任务。”王导新说。

王导新有20多年的临床经验,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曾担任市级专家组副组长。今年1月11日,他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会上,他从同行口中了解到新冠肺炎的相关情况。

1月20日8点,王导新与另一位专家前往巫山县人民医院,为一名44岁的女性疑似患者万康(化名)会诊。

“从患者的活动轨迹,以及症状反映,我们的初步判断是新冠肺炎,但是否确定,还要等到诊断后才能定。”王导新说,对首个确诊病例的研判必须谨慎无误。

当天下午,王导新与专家们一起进入隔离病房为万康会诊,在忙碌近5小时后,专家组结合CT、氧和指数、呼吸频率等指标,不但确定万康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且还判断她属于重症患者,必须尽快转移到指定医院收治治疗。

当晚,万康被连夜转移到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并按专家组建议方案开展治疗。1月29日,万康治愈出院,成为我市第一个康复的新冠肺炎患者。

就在万康转院的同时,王导新又接到新指令:万州出现疑似病例,立即前往进行会诊。当他赶到万州时,已是次日凌晨点。

1月20日在巫山会诊万康,只是王导新千里驰援的开始——

自重庆出现疫情以来,王导新的足迹辗转万州、长寿、垫江、綦江、合川、巴南等12个区县,奔波近4000公里,会诊救治近300例新冠肺炎病例。

“疫情就是命令,我必须马不停蹄。”王导新说。

身先士卒

随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被集中收治到市公卫中心,1月26日,王导新带领市级专家组进驻该中心,集中指导患者救治工作。

“市公卫中心收治了包括主城区在内18个区县的确诊患者,目前收治人数已达200余人。”王导新说,专家组每天要花15小时工作,做到对每位患者的情况了然于心。

不仅要对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负责,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专家们还要身先士卒、挺身而出。

2月3日,一位危重症患者病情出现波动,必须上有创呼吸机。

“这是重庆第一例需要插管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王导新说,插管过程中,患者因咽部异物感产生对抗,咳嗽时喷涌出大量气溶胶,即便穿着防护服、戴着正压面罩,也有感染几率。

更令专家们担心的是,患者体型较胖,根据体型预判,属于“困难气道”。这意味着插管位置将难以辨认,一旦导管送错位置,就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谁上?

专家组经过讨论,决定由王导新带着专家组成员、市公卫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袁国丹以及市公卫中心麻醉科主任谭蓉丹上。

“当时这么考虑,是基于我的经验,加上袁国丹和谭蓉丹的技术能力特点。”王导新说。

事后证明,这样的搭配很成功,不仅帮助患者渡过一次难关,还为年轻医生处置类似状况作出示范。

“随着疫情发展,主城片区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陆续被送来,加上患者病情起伏不定,专家们压力也大。还好有一批快速成长的年轻人,与我并肩战斗!”王导新说。

沉着冷静

会诊救治大量患者,不断进出隔离病房,即使是专家,也有可能感染病毒。

“实际上湖北已出现专家被感染的病例。”王导新说,这其中就有他熟知的专家王广发。

王广发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

“我看过王广发的肺片,觉得并不严重,听说他本人也很淡定,甚至还和同行探讨感染途径。”王导新介绍,根据王广发回忆,当时他去了几个发热门诊,空间狭小,比较拥挤,他没戴防护眼罩,可能这就是感染途径。

“即便自己中招,也不忘分析原因,这就是专家。”王导新说,专家用职业心态来应对疫情,对病毒进行不断了解、不断总结,“我相信通过广大医护人员及各方努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

(记者 陈钧 实习生 王天翊)

(稿件原载于2020年2月17日《重庆日报》)